67, Perak Road , 10150 Penang. Tel. No. 04-2281957
Friday, December 31, 2010
賴觀福博士:源自中北習俗‧冬至陽曆計算為準
湯圓分為紅白兩種,紅的是用“紅花膏”染成。
(吉隆坡)大家對冬至的印象,大概就是吃湯圓和老人家所強調的“冬至大過年”的說法。如今很多城市人也許已無法領會到“冬至大過年”或“冬至大如年”的氣氛,可是家中有老人家的家庭,許多依然延續著這個傳統,每年的12月22日都不會忘了迎接冬至的到來。
馬來西亞儒學研究顧問賴觀福博士強調,以南方人來說,遠從古代到現代,因為地理環境、氣候的不同,感受向來都不會比北方人來得深,可是因為中國文化和中國文明都是源自黃河流域,因此節慶也都以北方的傳統為依歸。
“源自先秦的冬至對古代的北方人而言,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日子,因為它是一年四季中,邁入嚴峻考驗的冬天的第一日,家家戶戶必須作好萬全的準備,以度過寒冷的冬天。”
他說,在這一天,朝廷上下會放假休息,軍隊待命,邊塞閉關,商旅停業,親朋各以美食相贈,相互拜訪,歡樂地過一個“安身靜體”的節日,身為一國之君的皇帝這天也不聽政,他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,非常隆重其事。
他說,朝廷會在冬至過後5天繼續放假,爾後至新年期間,也不會作任何重大決策,百姓們在這期間,也因天寒地冬、無法務農而減少活動。
他表示,基於這個重視,才產生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說法。
白天最短黑夜最長
至於很多人疑惑為何冬至是以陽曆計算較準,而非中國奉行的農曆計算,賴觀福的解釋為,中國古代人對冬至的重視,也在於他們必須仰賴這個氣節的變化去判斷他們的農耕和收成日子。古代的中國是一個農耕社會,他們非常強調四季分明,而四季的判斷則必須仰賴24節氣。
賴觀福說,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旋轉計算,地球繞太陽轉一圈就是365又四分之一天;陰曆則是以地球繞月亮計算,一圈約為29至30天,所以每逢初一,必看不到月亮,逢15,則一定月圓。中國人的農曆卻是陽曆和陰曆的結合,也就是包括了20節氣在內。
他說,中國天文學家將圓天份為360度,作為一年時間的分配,自春分起,將春分、夏至、秋分和冬至各放在90度的位置上,所以冬至是以陽曆而論,每年的冬至固定在12月22日,如是閏年,偶爾則會落在12月21日。
他說,冬至這一天,太陽直射南回歸線,對處在北半球黃河流域一帶來說,斜射角度最大,日照最不足,晚上最長;所以也叫“最長的一夜”。過了這一天,太陽直射位置慢慢往北移(往赤道方向),白天就慢慢地變長起來,太陽高度角也逐漸變大。所以在時序的轉進中,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冬至這一天,冬至成為重要的節日。
“馬來西亞的華人主要是來自四季不明顯的中國南方,雖然不用接受北方嚴冬的考驗,但因為文明據點以北方為主,南方人也一直沿引這個傳統,並在飄洋過海到大馬打拼時,一拼將這個文化帶著來到這片國土。”
中國南方人吃湯圓
談到冬至吃湯圓的由來,賴觀福表示相信它是由古代冬至吃餛飩演進而來。他說,中國北方人冬至都吃餛飩,可是到了南方,因為南方人以米食為主,不似北方人以麥為主,因此冬至就改為以湯圓取代。
他說,早期的湯圓都是小小圓圓粒狀,取之團圓、圓滿之意,象徵冬至一家人團聚。後來隨著人們對食物要求提高,加入各類餡料,才變出今日(週一,12月21日)各種不同口味的湯圓。
雖然馬來西亞沒有四季之分,冬至也與其他日子沒有明顯差別,可是賴觀福認為,冬至還是有其存在的意義的。
他說,我們這兒沒有冬天,不用作防寒的準備,可是冬至的到來也給了我們一個提示,那就是春節就快到來,得為新年作好準備。
他說,冬至一般與華人農曆新年相差不會超過兩個月。
冬至到來,象徵著舊的一年就要過去了,大家應該趁著新一年的到來,把該完成的工作完成,把應處理的事情處理好,然後以一個全新的自己迎接新的一年。
光明日報‧2009.12.21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