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April 19, 2011

1马学生 济济一堂





光华日报- 大红花小太阳。

1马学生 济济一堂
二零一一年四月十九日 下午十二时十一分

文:温巧蓉姐姐
图:罗家文哥哥

幼稚园也体现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倡议的“一个马来西亚”精神!

创办已有47年历史的非营利启蒙学府——槟城佛学院幼稚园,集中了华巫印三大民族学生,平均每班有4名友族同胞。上课时,教室里通常是各种语言交织一起,各族学生相处得其乐融融。

院长吴秀琨说,全校共有203名学生,设有上、下午英文班和华文班,上午班有7班,下午班则有2班。学生年龄介于4至6岁。该园也备有现代化电脑课程教学,软、硬体设施完善,学费便宜。

她说,该园的教师都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,以爱心教学,并灌输人文道德,让孩子们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。该园每年吸引许多友族学生报读,因为家长希望孩子多学一种语文,以便将来在社会竞争取得较大的优势。

蓝一班

Sabrina(5岁,巫裔):“虽然我的华语讲得不是很好,但我很喜欢这个语文。我会很努力去学习的。”

周柔均(5岁,华裔):“我很喜欢在这里求学,因为可以认识很多不同民族的新朋友,与他们一起学习,我很快乐。”

Haikal(5岁,巫裔):“我听得懂华语,但不是很会讲,只会一些普通的单词。妈妈说,多学习一种语言,对我的前途有好处,所以把我送进这里念书。”

蓝二班

丹尼士(Danesh,6岁,华印混血儿):“我的爸爸是印度人,妈妈是华人。可能受到妈妈的影响,我很喜欢华语。妈妈也答应我说,会把我送进华小读书。”

汕希尔(Shahier,6岁,巫裔):“我的爸爸妈妈都是马来人。我有个哥哥在同善学校就读3年级,平时放学回家,不明白的华语单词,哥哥都会教我。告诉你,妈妈也会讲一点点的华语噢。”

蓝三班

Zulaika(6岁,巫裔):“我在这里读了两年,可以用基本华语与老师和同学沟通。我哥哥也是华校生,在慕义总校就读,平时我们也会用华语交谈。”

Premetulesi Naidu(6岁,印裔):“我是独生女,每天奶奶都会陪我上学,然后等我下课,很幸福哦。我的家人都不会讲华语,所以我对自己会讲华语感到骄傲。”

Thevakanesh(6岁,印裔):“我最拿手的华语歌是《我的好妈妈》和《小小一个球》。我在学校学了新歌,就会唱给家人听,他们都说我唱得很好,老师也称赞我学得快!”

姐姐张艾嘉Gouri Chong Ai Jia、弟弟张家豪Ganes Chong Jia Hau(7岁、6岁,华印混血儿):“我们的爸爸是印度人,妈妈是华人。我们的英文名是爸爸取的,华文名则是外公取的。在这里求学很快乐,也和友族同胞成了好朋友。”

外国学生

伊凡(Muhamadirfan,6岁,印尼籍):“我的爸爸是印尼人,他是个木匠,妈妈则是大马人。我的华语书写比较好,理解能力比较差,可能我只有在学校上课时才能接触到华语吧。”